常言道,熱處理靠的是燒得一把好火,機加工靠的則是一把好刀。
刀具是機加工常用耗材,需要穩定,周期較短。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全球市場規模在300多億美元以上,在國內約400億元。
根據行業人士透露,德國、美國、日本等制造強國的機床數控化率都在60%以上,刀具消費量占機床消費量的50%。2020年,中國金屬切削機床的數控化率為38%,刀具消費占機床消費量的25%,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在我國刀具產品消費結構中,由于我國機械加工的機床數控化水平較低,數控刀片所占比例較低。其中,國內硬質合金刀具產品中刀片與其他刀具的比例約為1:1,而山特維克數據為3:1,預計國內數控刀片消費將首先受益于制造業升級,增長空間廣闊。
在國產刀具熱火朝天的發展中,二手機床也按下了快進鍵。
我國二手設備資源豐富,龐大的市場容量為二手設備市場的繁榮提供了可靠、必要的資源基礎。伴隨著工程機械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二手工程機械的交易規模不斷擴大,且呈現出上升趨勢。
如今,全球新設備銷售已進入微利時代,國際上許多知名設備制造商已將利潤轉移至后市場。作為設備的延伸服務,二手設備在后市場中也占有很大比重,而我國的二手機用戶很有可能是工程機械再制造行業發展的基礎客戶群,工程機械的再制造也將為二手市場的快速發展提供源動力,工程機械的雙向流動將成為工程機械的發展方向。
當前,國內二手機械設備交易額超過500億元。據統計,1998年全國進口二手挖掘機總量僅有幾千臺,而目前全國每年入境的二手挖掘機就超過兩萬臺,相當于國內挖掘機年銷售總量的1/3,二手市場需求之大可見一斑。
另外,許多商、甚至廠商也開始了二手設備擴張的道路。我國制造業企業也開始獨立或委托來拓展二手設備的業務,雖然規模有限,但勢頭強勁。許多圍繞大品牌生存發展的產業鏈下游中小企業對二手設備的需求逐年增加。
據悉,徐工、中聯、三一、柳工、廈工、山推、天津工程機械研究院等企業和科研機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不同的模式進行了工程機械再制造技術研究和產業化工作。
作為再制造工業的“糧食作物”,國內數量龐大的二手工程機械為再制造工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以機械設備的使用周期來看,再制造將成為二手機最大的發展方向。